English

走出误区

1999-07-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中学生物理课外书的编与学 我有话说

对目前“题书”泛滥、题目成灾,“应试教育”当然难辞其咎。不过,再深入和扩展开来想,问题似又不这么简单。

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中学生物理课外书市场被各种“题书”以绝对优势雄占柜台:习题、考题、赛题、思考题、复习题、省市题、全国题、国外题、题解、题库、题海,选讲、精讲、精选,技能、汇萃、大全,新编、汇编、最新编……曾有学生对联戏曰:题中当有高分线,书尽方见金玉颜;自觉自觉(横批)。

然而,书虽然买,题虽然做,但教的、学的、掏钱的,内心都着实有一份不情愿与无奈。说句老实话,谁都知道这些“题书”不过是天下一大抄,大同小异。然而,尽管如此,出版社仍然比着出,家长们仍然紧着买,学生们仍然忙着作,教师们仍然很注意地翻——没准儿能找出一两道新鲜题。这倒底是为什么呢?

回答大概不但简单,而且统一:应试教育!

确实,现今教育的许多问题的确是应试教育造成的。对“题书”泛滥,题目成灾,它自然难辞其咎。不过,再深入和扩展开来想,问题似又不这么简单:素质教育就不要求知识达标,不进行选拔了吗?评价标准再怎么修订,知识能成为可有可无的软指标吗?学知识,作习题;考试、应试;升学就业,公平竞争;哪一个能回避呢?另一方面,出版社要生存,能不让人家去抢占中小学生这一大块市场吗?于是,有学有考,有试有应,应试做题,“题书”竞争!一个怪圈。可见应试教育寿终正寝,物理课外书的市场误区并不一定就能消失。

走出这一怪圈,需要发现新的物理课外书卖点。但这却并不是出版部门单方面的事。因为没买就不会有再卖,卖点存在的前提是“买点”。顺推之:无需就没有买,“买点”的基础是“学点”;学又赖于教,“学点”的导向为“教点”;只有教师、学生、家长、出版社四个方面的认识都有所改变,并且改变后出版的书还确能吸引学生,才有可能逐步形成一个健康的中学生物理课外书市场。

作为以上诸方面改变认识的基础,在解题和物理知识学习的关系上,极有必要指出一些与应试教育并不直接相关的认识误区。这些认识误区,在应试教育的环境里很容易被滋养,从而妨碍原本可能对它们做出的冷静思考。重要的是,如果对这些误区缺乏清晰的认识,即使应试教育被彻底改变,在实际学习中也仍然不能解决问题。

概括地说,对解题和物理知识学习的关系的认识,主要存在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将物理学思维混淆于物理解题思维。其典型表现有:用解物理题中的思维方式代替物理学本身的科学思维方式;对培养解题思维能力的巨大付出冲击了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大量概念游戏式的构题取代了实质意义的物理问题。比如,将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等同于解题思路;将物理学中的逻辑推理等同于解题中的推证与计算;将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同于解题中的数学技巧;将物理学习中的创造思维局限在发散思维,更进一步又将其混同于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等。

当然,不解物理题,难以深刻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它们的使用。由此,以上表述中被貌似赋予贬斥的那些内容其实都是必要的。然而,问题不在于哪些必要哪些不必要,而在于不能将它们混淆而造成一个对另一个的取代,造成某一个的偏废或被严重削弱。为此,洞悉其中相关概念的区别,然后再考虑如何在物理课内和课外学习中让它们相益得彰,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另一个误区是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混淆于物理解题能力。其典型表现是:将大纲要求培养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全落实为解题能力的培养。

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物理精髓是从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某种物理模型以求进行理想化处理开始,一直到最终再把处理结果回归问题的讨论:接受实际问题是否被解决的检验,以及为使处理结果符合实际问题所要求的精确度而设法进行的修正。只是在这一首一尾的两环节之间,有着一个在某种程度上和物理解题相类似的环节。无需多言,对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基于物理解题能力而又脱离且高于物理解题能力地,理论联系实际地(当然主要指学生能够理解的或熟悉的生活实际)去培养它,才能在培养该能力的同时,有效地在物理学习中培养创造性。

第三个认识误区是将解题能力在培养过程中质变发生的条件简单地视为量变的积累。其主要表现为只追求解题数量,忽略了对解题能力发生阶段性质变所需具体条件和量界的研究。比如,将物理解题能力变成物理解题术或解题策略;用在大量解题中积累的经验或解题思维定势,代替具体问题中活生生的物理过程分析;以解题者在大量解题中的自醒自悟,来决定每个人运用概念规律的科学水平;等等。一言蔽之,以量代质。量的积累无疑是必要的,但不知道质变发生的量界就会导致量变的盲目和失控。而且,概念规律在具体图景下的灵活运用又是不可穷尽的。这些情况决定了在研究物理解题能力不同阶段的质变条件时,要特别注重研究从会用到灵活运用的条件。

供学生使用的题库本来是必要的,但它应是有界的。它源于物理概念、规律、实验常见的外延和常用的技巧,止于形成不同水平的解题能力所需的基本量域。把“库”的概念偷换成“海”,从某个角度说,它表现出一种无奈——源于把握不住运用物理知识的学习规律而引起的无奈。同时,想把自己在某一道题中遇到的思维变势再通过大量题变为思维定势,这种用模式化取代灵活的综合性分析的企盼又加剧了这种无奈。

走出这种认识误区,教的、学的、编书的、出书的,从物理教育应达到的整体效果出发,进一步弄清课外读物与课内用书在各自功能和内容上的区别与联系,就可以给中学物理课外书一个不可替代的正确定位。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当它的选题和学生在课内学习中被激发的广泛求知欲相适应时,就会有许多新的“学点、买点、卖点”形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